回首页

为您推荐

海底两万里

¥ 54.60

从太空探索海洋:卫星海洋学非凡应用

¥ 384.00

合成孔径雷达海洋涡旋探测

¥ 182.40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黄海站、东海站观测数据图集Ⅹ

¥ 116.00

国际海洋生态监测与评估报告

¥ 134.40

太子河辽阳城区段常见浮游生物图谱及生态现状

¥ 54.40

首页 > 海洋书城 > 海洋科技类 > 渔业资源

鱼类分子育种学

定 价: ¥ 68.00

会员价: ¥ 57.80

4300

浏览次数

作者:孙效文

出版日期:2010-04-23

ISBN:978-7-5027-7698-5

装帧:平装

页数:287

版次:B1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48.00

内容简介

《鱼类分子育种学》是一部鱼类分子育种学专著。由于分子育种是刚刚开始的技术,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方法都在发展之中,《鱼类分子育种学》全面介绍了已报道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新的育种成果。全书分10章,内容包括绪论、分子育种的理论基础、分子育种的技术基础、分子育种的数据分析、基于遗传背景分析的分子育种技术、基于基因一性状分析结果的育种技术、鱼类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在种质鉴定与评估中的应用、分子育种实例分析和结论。另外,在附录中列入了我国水产新品良种审定办法、水产新品种种质检测规范、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并通过的水产品种、中英文对照的分子育种相关名词等。 《鱼类分子育种学》可供从事鱼类遗传育种学、水产养殖学等方面的科研人员与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育种从经验走向科学 

第二节 传统育种技术的贡献与技术发展 

第三节 分子育种时代的来临 

第四节 鱼类育种的有关名词 

第二章 分子育种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性状的遗传基础 

第二节 基因的化学基础 

第三节 性状通过基因的形成机制 

第四节 性状在群体中的遗传与变异 

第三章 分子育种的技术基础 

第一节 基因克隆技术 

第二节 PCR及其他基因型分析技术 

第三节 DNA分子标记 

第四节 性状的遗传分析技术 

第四章 分子育种的数据分析 

第一节 群体遗传参数计算 

第二节 连锁分析 

第三节 QTL定位分析 

第五章 基于遗传背景分析的分子育种技术 

第一节 鱼类分子育种技术理论 

第二节 家系选育 

第三节 群体选育 

第四节 群体的遗传结构优化 

第五节 鱼类分子育种的实验基础 

第六章 基于基因一性状分析结果的育种技术 

第一节 基于简单QTL分析结果的育种技术 

第二节 多个经济性状相关基因的聚合育种技术 

第三节 基于全基因组解析性状的研究结果的育种技术 

第四节 利用性别相关的分子育种开展单性生殖及育种 

第七章 鱼类基因工程育种 

第一节 转基因鱼的制备 

第二节 转基因鱼的安全性评价 

第三节 生态适应性评估 

第八章 分子标记在种质鉴定与评估中的应用 

第一节 线粒体DNA标记在种质鉴定和评估中的应用 

第二节 核基因标记在种质鉴定和评估中的应用 

第九章 分子育种实例分析 

第一节 虹鳟抗病分子标记的筛选和标记辅助选择试验 

第二节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大量培育牙鲆抗病苗种 

第十章 结论 

附录一 水产新品种审定办法 

附录二 水产新品种种质检测规范 

附录三 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的水产品种 

附录四 中英文对照的分子育种相关名词 

附录五 鲤、鲫、鲢、鳙、草鱼、河蟹、牙鲆等主要养殖种的微卫星标记的引物序列及群体遗传参数值

精彩书摘

八、选择育种技术 无论育种对象是天然群体还是杂交群体,只要目标是建立育成品种,选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选育建成品种是我国良种审定的要求(虽然近年从挪威等国引进的以家系选育为基础的多性状复合育种,其技术要点之一是不断地进行种内杂交、性状每代都有改进——而对于这类品种的审定国内还没有先例,这可能需要新的品种概念来评估和审定),而品种的定义是经多代人工选择育成(4-5代以上)的具有遗传稳定、在生物学、形态学和经济性状基本一致的有一定数量的群体。因此,建立品种过程中不管采用了何种遗传操作或采用多少种遗传操作组合得到的基础群体,要建成品种选择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从选择角度看鱼类传统育种技术,主要分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 (一)家系选育 养殖鱼类的家系选育大体上分为3种类型:①多代近交得到纯系的家系选育,这种选育多用在建立纯系为育种培育亲本或为研究建立纯系等;②记录谱系但代代都进行三代亲缘关系之外的远交,如挪威的大西洋鲑养殖种就是这种技术方案培育的;③家系选择方法只在品种培育过程中使用1-2代,目的在于集中优势性状及其基因,再进行杂交以降低近亲交配的几率。 鱼类家系选育遇到了很多独特的生物学问题。鱼类生活在水中,其在水下的游动中我们难以用肉眼确定哪条鱼是哪条鱼(Do not know which is which),这限制了选择水平的提升,也使个体的记录发生很大困难。尤其是鱼类出生时个体都非常小,无法进行物理标记,这限制了家畜常用的家系选择育种技术的使用。后来挪威等国家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用分池饲养一段时间待个体可以标记后用物理标记如电子标记对每个家系进行区分,再将实验的所有家系放到同一个大池子来饲养以消除环境差异带来的影响。利用这样的方法选育大西洋鲑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同样的技术用于虹鳟、罗非鱼、印度鲤鱼、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的选育也都得到了性状优良的选育群体。家系选育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仔鱼无法标记,分池饲养带来的池之间的环境差异及投喂带来的差异问题等,但家系选育成功的例子也说明在一些遗传力较大的性状通过家系育种是有效的。 (二)群体选育 将群体配组生产出的子代放到同一池塘饲养,在1龄、2龄等不同生长阶段选择外观和表型性状满足需要的个体,为避免近亲交配,亲本量比较大,有的良种场同时保留2个以上相近的群体,不时进行群体间相互交换以减少群体内近亲比例过高,但在子代中无法利用系谱的数据也难以避免近亲交配是主要的缺点。育种实践中发生近亲繁殖产生遗传和经济性状衰退的现象时有发生。群体选育获得的品种可以稳定几代,从而可以方便地满足我国良种审定的要求——具有品种特征的群体。

读者评论

找回密码

换一张
下一步

密码重置邮件已发送到您邮箱,请查收

确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