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雪龙2”号1月30日电(记者刘诗平)北京时间30日12时15分,“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自南纬62度30分由东向西穿越零度经线,从东半球首次来到西半球。
根据《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海洋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暂行)》有关规定,2019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测绘科学技术奖、海洋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其中,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由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组织评选,评奖结果经部审定,获奖成果57项;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由中国测绘学会组织评选,获奖成果110项;海洋科学技术奖由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组织评选,获奖成果33项。现予公告。
2020年1月10日,第六届中国海洋地理信息产业新丝路高峰论坛在珠海成功举办。论坛以“新丝路·新产业·新担当”为主题,围绕新时代海洋产业承担的使命、遇到的挑战、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进行了专题交流,邀请了金翔龙院士、蒋兴伟院士等19位专家出席并作报告,来自全国海洋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2019年最后一天,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年贺词一经发表,广大极地工作者倍感温暖振奋。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历数了过去这一年科技创新的重大成就,其中提到“雪龙2”号首航南极。对极地人来讲,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鞭策。“雪龙2”号不负重望,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晒出2020年第一张成绩单,彰显中国风采和中国力量!
科技日报北京1月16日电(记者张梦然)据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杂志16日发表的一项古生物学研究,描述了一种来自志留纪早期(约4.375亿至4.365亿年前)的新种史前蝎子。这项研究表明,名为“P. venator”的品种是迄今已知最早的蝎子,而且它们可能能够离开其海洋栖息地,爬上陆地,这种行为与现今的鲎(又名马蹄蟹)相似。
记者17日从南京大学了解到,该校与中科院联合团队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支持下,将化石记录重现为生物演化历史,绘制出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曲线,其时间分辨率较国际同类研究的精度提高近400倍。
科技日报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刘霞陆成宽)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计算了全球海洋变暖的程度和速度,得出结论:继2017年、2018年海洋创纪录变暖之后,2019年再次成为有记录以来海洋温度最高的一年。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获悉,该中心极地室团队北极航道固定冰研究的最新成果日前在遥感科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遥感》(《Remote Sensing》)发表。论文系统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极航道固定冰的时空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