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自然资源部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联合申报的“高分全极化 SAR(合成孔径雷达)非相干极化分解产品”和“高分辨率热带气旋海面风场 GF-3卫星 SAR遥感探测技术”两项成果在第二十二届中国遥感大会上获高分专项卫星应用信息产品类和技术成果类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近期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人员合作,在南海中央海盆水深约4000米处,进行了我国第一条跨洋中脊深海人工源电磁与大地电磁联合探测剖面的实验,这标志着我国在复杂的深海地形条件下,大功率人工源电磁探测技术取得了进一步突破。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科技部负责同志对《若干措施》的出台背景、基本考虑和重要举措,以及如何保障各项措施扎实落地等进行解读。
北京时间8月20日下午,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加克洋中脊附近海域,开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作业。
底栖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还影响到污染物迁移转化,可用作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被誉为“水下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