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由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德国莱布尼茨热带生态中心长期合作开展的项目,被全球海洋观测伙伴关系(POGO)评选为“海洋观测案例研究”。案例以“海南岛水产养殖新方法的启示”为题公开发表,总结了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海南岛海岸生态系统影响的观测和研究结果,以及有关各方为减少影响所作的努力。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海洋技术分委会第八次全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据会议消息,2021年共有《海洋环境影响评估—海底区海洋沉积物调查规范—间隙生物调查》等6项海洋技术国际标准出版。
12月9日,广东省核应急委员会举行了广东省第十一次核事故应急演习暨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场内外联合应急演习。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作为广东省核应急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国家核应急救援海洋辐射监测南海分队参与演习,主要承担海上应急监测等任务。
2012年北极夏季海冰范围以341万平方公里创造历史最小值记录。近日,记者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了解到,该中心梁曦博士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2012年北极夏季海冰范围出现历史最小值的主要驱动力是北极偶极子大气环流正位相模态和极端气旋的共同作用。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气候学研究顶级期刊《气候杂志》(Journal of Climate)上。
12月13日,第六届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技术研讨会暨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亚太区域中心)成立十周年活动在天津举办。本次会议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和世界气象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共同组织。来自国际组织、区域中心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团体的专家代表以线上和线下的形式参加了本次活动。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国际合作司司长张占海,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秘书弗拉基米尔·拉宾宁和世界气象组织基础设施司司长安东尼·雷亚参加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主任姚勇主持开幕式。
近日广西获中央提前下达2022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7.5亿元,以支持重点海域、海岛、海岸带等区域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升海洋生态功能和减灾功能。
11月25日~26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简称联合国“海洋十年”)西太平洋区域启动大会在线上举行。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分委会组织,全世界1000余名海洋领域各界人士参加。本次大会包括部长高层论坛和17个“联合国十年行动孵化器”分会场。其中,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主办了“海洋预报”和“海洋空间规划”孵化器分会。